(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健康時報記者查詢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天津天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行政處罰決定書發現,兩家公司在銷售抗代謝抗腫瘤藥氟尿嘧啶注射液過程中達成并實施了壟斷協議,將氟尿嘧啶注射液中標價從1.95元漲至72元,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相關規定,被罰合計超5706萬元。
醫法匯創始人張勇律師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醫藥行業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一直屬于強監管行業。近年來,國家對醫藥行業反壟斷的力度持續加強,先后處罰了多家知名藥企,特別是去年新修改的《反壟斷法》實施后,對醫藥領域的反壟斷提供了較為完備的法律保障。”
健康時報記者統計發現,氟尿嘧啶注射液從最初的1.95元/支到2018年的72元/支,短短三年期間,上漲超了36倍。
氟尿嘧啶注射液為抗代謝抗腫瘤藥,主要用于治療結直腸癌、胃癌和食管癌,也常用于治療絨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宮頸癌、膀胱癌及皮膚癌等,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國家醫保甲類藥品。
2015年11月以前,天藥科技和旭東海普在全國各省份氟尿嘧啶注射液中標價不超過1.95元/支,對商業公司供貨價不超過1.7元/支。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天藥科技與具有競爭關系的旭東海普在中國境內銷售氟尿嘧啶注射液時,達成并實施了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分割銷售市場的協議,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
2015年11月至2016年上半年,天藥科技和旭東海普按照協議約定,同時提高了氟尿嘧啶注射液的銷售價格。2016年初,天藥科技將天津、福建中標價提高至6.52元/支,旭東海普將上海掛網采購價提高至6.58元/支,將廣西中標價提高至7.5元/支。至2016年3月,天藥科技和旭東海普對商業公司供貨價大多為5.28元/支。
至2018年12月,天藥科技和旭東海普對商業公司月平均供貨價已分別被推高至42元/支和48元/支。2018年以后,隨著氟尿嘧啶凍干粉針進入市場、政府部門監管力度加大,天藥科技和旭東海普所售氟尿嘧啶注射液的漲價趨勢有所放緩。但是,兩家公司仍就招投標價格等進行溝通,繼續維持較高的中標價格。
2018年,江蘇省招采平臺開展了短缺藥品詢價采購項目,天藥科技就氟尿嘧啶注射液進行了報價并入圍,旭東海普進行了報價但未入圍,報價是72元/支。
張勇律師告訴記者:“正常的藥品漲價一般是基于藥品原材料成本上漲或者受到某些突發因素的影響,導致市場藥品缺失。企業非正常情況下的漲價,最主要的還是出于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因素考慮。醫藥行業存在一定特殊性,當一些藥品的生產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時,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就很容形成壟斷。一些企業往往通過非法的手段達成市場壟斷,以賺取高額的利潤,從而導致藥品漲價。”
醫藥行業的反壟斷正在進一步加速,2021年11月18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原料藥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出臺,指南在《反壟斷法》的法律框架之下,對原料藥行業的主要壟斷行為表現形式均進行了細化舉例與分析。
張勇律師建議,醫藥企業要與時俱進,摒棄僥幸心理,加強本企業的合規法律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反壟斷合規管理制度,通過合規管理提高企業的法律風險防控能力,避免因違規使企業乃至直接責任人員受到法律的追究。同時,監管部門也要加大對醫藥企業,特別是原料藥企業的監管和處罰,健全“行刑銜接”機制,避免“以罰代刑”,以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運營:孫寶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