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譚琪欣)“這里有個游客情況緊急,請盡快來救援!”5月3日,四川成都彭州丹景山一名游客突發疾病,民警緊急開道僅用12分鐘送醫的消息登上熱搜,網友紛紛點贊。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梳理發現,這個五一期間,在人潮擁擠的景區,游客突發急病急需救治的事件并非孤例,在緊急關頭,一個個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的普通民警、醫務工作者為我們創造了無數值得記住的感動瞬間。
海拔將近400米的龍王尖山頂:110+119+120上演救援“接力賽”
“五一”期間,在武漢龍王尖旅游風景區,上演了一起生死時速的救援“接力賽”。
民警、消防隊員、醫務工作者正在接力救援。九派新聞圖
5月1日上午11時許,湖北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區分局接到報警稱,龍王尖山頂有游客因突發心肌梗塞而暈倒,急需救援。接警后,李家集街派出所立即通知距離最近的駐村輔警李思亮趕往現場。
由于山路崎嶇,車輛僅能開到半山腰,距離事發地還有近3公里的路程,隨后趕到的出警民警楊昭,只能帶領輔警陳汝培、嚴德政、陳一豪快速徒步登山救援。隨后,黃陂區消防救援大隊的消防員和附近醫院的120急救人員,也相繼趕到了現場。
救援時間緊迫,根據指南要求,急性心肌梗死從患者到達醫院至球囊擴張開通血管的時間應控制在60分鐘以內,總缺血時間(從初次醫學接觸到血管開通)應控制在120分鐘以內。然而,由于患者體型較大,下山道路陡峭且漫長,路程中極易產生劇烈顛簸,嚴峻的挑戰出現在救援人員面前。
生命第一!在醫護人員簡單救治后,現場民輔警和消防隊員將耿先生固定在擔架上,輪換接力將其往山下抬。下午1時40分,患者順利轉運下山,隨即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迅速救治。“謝謝,謝謝,謝謝……”臨別時,在場的家屬患者哽咽著對救援人員道了無數聲感謝,但對于救援人員而言,這只是“普通”的一天,“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在哪里。”
醫生景區搶救心梗游客:醫護人員肯定第一時間站出來
易慶川正在為患者進行急救。受訪者供圖
“4月29日,我和家人到峨眉山旅游,中午12時30分左右,來到了99道拐的地方。此時,兩名滑竿師傅抬著一名男子往山下走,聽說是突發疾病送去就醫。” 據四川省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易慶川回憶,當時患者已經處于昏迷狀態。在了解相關情況后,易慶川表明了自己的醫生身份,并主動提供急救。經初步診斷,患者可能是心梗發作,當時已經沒了心跳和呼吸。
在征得家屬同意后,易慶川現場為他實施了10多分鐘心肺復蘇急救,“家屬一直在苦苦哀求說再搶救一下,我就一直在做心肺復蘇。” 但是患者生命體征仍然十分微弱,必須做進一步的治療,易慶川決定陪著患者家屬和滑竿師傅一起下山,送患者救治。
“遇到這種情況,作為一名醫護人員,肯定第一時間站出來。”易慶川說。
驚心動魄的山中一夜:我們一定會盡快找到你們的!
“我們被困在九仙山上,有一個同伴突發心臟不適,請你們趕緊來救援!” 5月2日0時20分,小樂(化名)撥通了110熱線電話求救。福建泉州市德化縣九仙山是當地出名的景區,小樂回憶,他們一行四人本打算趁節假日在深山中露營,卻因為同伴突發心臟不適度過了“驚心動魄的一夜”。
泉州德化縣公安局赤水派出所接到報警后,民警立即帶上水、食物和救援設備趕往現場,同時指導對身體不適的同伴進行科學自救。小樂一行人露營的地點在深山密林之中,車子無法到達,救援的民警只能徒步上山搜救。
“不要害怕,也不要隨意走動,我們一定會盡快找到你們的!”凌晨的大山深處氣溫降至7、8度,過低的氣溫可能對患者的心臟造成更大的不適。然而,山中通訊信號極不穩定,中間還一度中斷,民警只能在斷斷續續的通話中,借著手電筒的微弱光亮,根據游客指引的路線前進。
經歷了2個多小時的搜救,救援的民警終于在深山中找到了小樂一行人,在對身體不適的游客進行了簡單的救治后,就將他迅速送往了最近的衛生院救治。“有什么事你們再隨時聯系我們。”參與救援的民警留下一句話后便離開了衛生院返崗。此時,天已微亮,游客轉危為安。
(運營:劉予欣)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