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振雅)“出于職業本能,看到有人需要救助,就會第一時間沖過去。”4月30日,四川省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副主任醫師易慶川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回想前一天救人的場景。
“五一”假期,不少醫生也在旅途中,遇到其他旅客出現需要急救的情況,他們便立刻從旅客轉變為醫生,第一時間“出手”救死扶傷。
4月29日,易慶川在峨眉山景區救人。受訪者供圖
腿抖得站不住、體力耗盡,“也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
43歲的易慶川是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五一”假期與親朋好友結伴爬峨眉山,4月29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一行人爬到“99道拐”的地方,看到兩名滑竿師傅抬著一名男子往山下走,聽說是突發疾病送去就醫。
“當時我們看了一眼,發現患者狀況很不好,正處于昏迷。”易慶川通過男子家屬了解到,該男子有冠心病。“當時他瞳孔散大、頸動脈摸不到脈搏跳動,呼吸停止,幾乎聽不到心臟跳動。”
易慶川判斷該男子可能突發心梗,情況危急。到山下的醫護救援點需要2個多小時,時間來不及。易慶川表明了自己的醫生身份,經男子家屬同意就地開展急救,他的同行者撥打急救電話,讓山下醫護往山上走。
易慶川對男子進行了10多分鐘的心肺復蘇術,這對體力是極大的考驗。“家屬在旁邊崩潰與絕望,一直在苦苦哀求說再搶救一下,我就一直在做心肺復蘇。到后面手都沒勁兒了,動作也會變形,但不能停下來,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生命。”易慶川說。
為了讓患者盡快到達山下救援點,接受更好的救治,易慶川建議一邊急救、一邊下山,“患者情況很緊急,不能一直被動地等。”
獲得家屬同意后,易慶川陪同患者和家屬一同往山下走,并隨時為患者采取需要的急救措施。等遇到山下趕來的救援隊時,易慶川雙腿已經抖得快站不住了。
對于有心臟疾病的患者,易慶川提醒,五一旅游一定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爬山還是要量力而行,一旦出現急救情況,要第一時間送去最近的醫療機構救治。
“我們會守護你直到飛機降落”,在萬米高空開展急救
不僅在景點,飛機上、高鐵上,只要有醫生在的地方,就讓人會安心。近日,在從青海果洛飛往西寧的MU9922航班上,一名乘客突發不適,出現雙手痙攣、意識模糊等癥狀,情況十分危急。
“飛機起飛約20分鐘后,坐在我后排的乘客突然不適。”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黃埔分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奕緯與他的同事,迅速對其進行查看并指導救助。大概10分鐘后,該乘客轉危為安。
為了讓乘客精神緩解緊張,陳奕緯告訴這名乘客,“坐在你周圍的都是來自上海醫療團隊的醫生,所以請你放心,我們會守護在你的身邊,直到飛機降落。”
(運營:孫歡)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