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轉移瘤是指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顱內形成的顱內惡性腫瘤,是顱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常單發或者多發,病情進展快,臨床癥狀重,生存時間短,被稱為“頭”號殺手。因此,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及時有效地就診治療,對延長生命及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哪些腫瘤會轉移至顱內?
顱內轉移瘤以肺癌、乳腺癌最常見,其次為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發生在幕上者約占80%,10-15%位于小腦半球,5%位于腦干,多發者占60%-85%,多位于皮髓質交界區。其中肺癌發生顱內轉移約占50%,以肺小細胞癌和腺癌為多。
顱內轉移瘤的常見臨床表現?
(1)顱內壓升高癥狀: 頭痛為最常見的癥狀,也是多數患者的早期癥狀,多位于病變側,以后發展為彌漫性頭痛,常伴隨惡心嘔吐、智力改變,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
(2)常見體征:根據腦轉移瘤所在的部位和病灶的多少,可出現不同的體征。常見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話、顱神經麻痹、小腦體征、腦膜刺激征、視神經乳頭水腫等。
(3)神經、精神癥狀,特別是在額葉和腦膜彌漫轉移者中可為首發癥狀。表現精神行為異常、癡呆、攻擊行為等。
(4)腦膜刺激征:多見于彌漫性腦轉移瘤的患者,就是腦膜轉移和室管膜轉移者。有時因轉移灶出血或合并炎癥反應也可出現腦膜刺激征。
(5)癲癇:各種發作形式均可出現,見于約40%的患者,以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和崩灶性癲痢多見。早期出現的局灶性癲癇具有定位意義,如局灶性運動-陸癲痢往往提示病灶位于運動區,局灶性感覺發作提示病變累及感覺區。
(6)全身虛弱,癌性發熱為晚期表現,見于1/4患者,并很快伴隨意識障礙。
顱內轉移瘤的生存期如何?
顱內轉移瘤惡性程度高,病情常進展迅速,臨床癥狀重,未經治療的顱內轉移瘤中位生存期僅3-6個月;手術切除病灶聯合術后放療,可進一步提高腫瘤的控制率,將中位生存期延長至12個月。
顱內轉移瘤的檢查手段?
對于腦轉移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對于已經明確有腫瘤病史的患者,常用的檢查有顱腦MRI、CT、全身同位素骨掃描等,PET-CT是目前最好的檢查選擇,對于篩選或者明確腫瘤是否全身轉移價值較高。
顱內轉移瘤的治療
(1)手術治療主要適合于單發性轉移瘤,且能夠耐受手術者;還有多發性病灶或較大者已引起明顯顱內高壓威脅生命者,但對于原發腫瘤晚期,呈惡病質者與多發性病灶伴彌散性腦水腫者則為手術禁忌癥。
(2)放射治療,放療是腦轉移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單發或多發腦轉移瘤不能手術切除或不全切除,在并用激素或減壓術后可采取放療,對于某些原發灶尚未完全控制的腦轉移瘤也可選擇性應用。放療也是腦轉移瘤手術切除術后的重要輔助治療。
(3)化療,可根據原發灶的病理性質選用化療藥物。
(4)生物免疫治療,是一種新興的、具有顯著療效的腫瘤治療模式,是一種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療方法。它是運用生物技術和生物制劑對從病人體內采集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和擴增后回輸到病人體內的方法,來激發、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典型病例
56歲宋先生,“間斷頭痛1月”主訴入院,頭顱MRI見左側顳極占位,局部顱骨及硬腦膜受侵犯,顯微手術完成腫瘤切術,復查腫瘤全切,術后恢復良好,3天自行下地活動。病理結果示肺癌腦轉移。
專家提醒
顱內轉移瘤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大多進展迅速,伴有嚴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癥狀,應高度重視,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治。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近年來成功完成多例顱內轉移瘤手術,顯微外科手術聯合術后放化療等輔助治療,在顱內轉移瘤的個體化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延長了生存時間,為患者爭取了更多治療機會。
作者:神經外科 羅強
編輯:宣傳科 嚴 格
審核:宣傳科 張 狄
(運營:孫歡)
網友評論